PG电子官方网站2023年沪市主板公司经营业绩保持稳定
栏目:公司新闻 发布时间:2024-05-01
 PG电子官方网站记者从上海证券交易所获悉,截至2024年4月30日,沪市主板全部公司完成2023年年度报告披露。数据显示,在经济运行整体回升向好的有力支撑下,沪市主板公司经营业绩保持稳定,盈利质量持续改善,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迈出坚实步伐。  2023年,沪市主板公司合计实现营业收入50.45万亿元,同比增长0.7%,实现净利润4.22万亿元PG电子官方网站,同比微降1.2%,实现扣非后净利

  PG电子官方网站记者从上海证券交易所获悉,截至2024年4月30日,沪市主板全部公司完成2023年年度报告披露。数据显示,在经济运行整体回升向好的有力支撑下,沪市主板公司经营业绩保持稳定,盈利质量持续改善,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迈出坚实步伐。

  2023年,沪市主板公司合计实现营业收入50.45万亿元,同比增长0.7%,实现净利润4.22万亿元PG电子官方网站,同比微降1.2%,实现扣非后净利润4.03万亿元,同比增长0.8%,经营业绩较上一年度基本持平。1422家公司实现盈利,占比超过八成,其中740家公司实现业绩增长,166家公司净利润增幅超50%。另一方面,整体亏损面大幅收窄,亏损金额同比下降近五成,减亏、扭亏公司共计222家。

  实体类上市公司表现更为稳健,全年实现营业收入41.88万亿元、净利润1.94万亿元、扣非后净利润1.77万亿元,同比分别变动0.9%、-0.7%、1.3%,业绩优于沪市整体水平。

  沪市主板公司在稳固经济“基本盘”的同时,坚持将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作为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发力点。数据显示,2023年合计研发支出近9000亿元,同比增长5%,连续3年保持增长态势。其中,138家公司研发支出超十亿元,19家公司研发投入超百亿元,108家公司研发强度超10%;航空装备、电力、通信服务等行业研发支出增速超30%,软件开发、化学制药等行业研发强度超10%。高研发投入带动新兴产业涌现与传统产业转型齐头并进、互融互促PG电子官方网站,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支持未来产业布局。

  新兴产业渐成气候。近十年来,沪市主板一批新兴制造、现代服务公司数量呈现阶跃式增长。机械设备行业由45家增至125家;医药生物行业由62家增至109家;汽车行业由42家增至114家,电力设备行业由45家增至87家;电子行业由26家增至71家;通信行业由14家增至29家。相关行业公司收入、利润、市值占沪市主板实体企业的比重分别大幅提升5个、10个、10个百分点。

  传统产业加速演变。传统行业公司积极运用新技术实施改造提升,向“新”发展。交通运输、钢铁、公用事业等行业近三年研发投入复合增长率分别为20%、13%、21%,建筑装饰、石油石化、有色金属等行业平均研发投入超5亿元。

  粮食、能源类上市公司经营状况良好,有力保障粮食安全和基础用能。农牧业公司抓好重要农产品稳定供给,北大荒全年粮豆总产600万吨,实现“二十”连丰;苏垦农发全年粮油作物总产27.37亿斤,总产、周年亩产均创历史最好水平;生猪养殖企业2023年生猪出栏量达739万头,同比增长73%。

  经营业绩持续向好,支持上市公司保持较为稳定的吸纳就业能力,新兴产业吸纳就业人数增长。近三年,沪市主板公司员工总数稳中有增,保持在1700万左右,平均每家公司提供约1万个就业岗位,以GDP占比测算,预计间接带动就业人数超过2亿人,占全国就业人口比重近3成。制造业吸纳就业人数连续三年增长PG电子官方网站,电力设备、电子、汽车、通信等新兴行业2023年吸纳就业人数占沪市主板公司吸纳就业人数比例近三成。

  央国企充分发挥稳定器作用,在复杂内外部环境下稳固基本面。2023年,沪市主板央国企合计实现营业收入41.75万亿元,同比增长0.6%,实现净利润3.8万亿元,同比基本持平。其中,国务院国资委下属央企上市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2.48万亿元,净利润1.17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5%和3.8%。

  民营企业作为国民经济发展最具活力的主体,各项经营指标实现较快修复。2023年,沪市主板民企营业收入同比增长0.9%,优于市场整体0.3个百分点。出口表现亮眼,2023年披露海外业务收入的公司中,民企占比近三分之二,其海外业务创收、创利分别达1.62万亿元、0.34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4%和10%,均好于市场平均水平,在稳外贸中发挥重要作用。

  航空出行需求远超预期,民航客流量快速增长,航空机场业全部公司业绩同比改善,较上年同期净减亏1318亿元。

  旅游景区、餐饮酒店业分别实现净利润11亿元、22亿元,在扭亏的同时盈利规模已达到或超过2019年同期水平。

  电影市场优质内容持续供给,“爆款迭出”,带动影视院线行业扭亏为盈,全年净利润同比增长186%。

  截至2023年末,沪市主板200余家上市公司积极投身“一带一路”建设,深度参与基础设施建设、基础服务布局、绿色能源转型。一批标志性合作成果相继落地,成为“一带一路”深化发展的鲜明注解。

  中国中铁和中国中车参建中国高铁“走出去”第一单——雅万高铁项目,助力印尼成功进入“高铁时代”;

  南方航空持续推动“空中丝绸之路”建设,在“一带一路”重点涉及的南亚、东南亚、南太平洋、中西亚等区域建立起完善的航线网络,提升贸易往来便捷度;

  中国能建投资的巴基斯坦SK水电站项目是迄今为止中国企业在境外投资的最大水电项目,每年可提供32亿千瓦时的清洁电能,将有效缓解能源紧缺、优化电力结构。

  2023年,伴随实体经济修复,企业投资意愿增强,投资规模扩大。沪市主板实体公司购建长期资产支出合计3.10万亿元,同比增长12%。上游能源采掘行业持续加大产能扩建及绿色化、智能化转型投入,石油、煤炭、有色金属三大行业投资增速分别达13%、21%、28%。

  高技术产业紧抓时代机遇加快孕育新动能,航空装备、轨交设备、光伏设备、软件开发等行业投资增速分别为25%、13%、83%、51%。值得一提的是,消费复苏间接带动相关产业投资扩张,与终端消费需求紧密相关的家用电器、纺织服饰、化妆品投资增速分别为21%、37%PG电子官方网站、39%。

  2023年共计952家公司披露ESG、社会责任、可持续发展等专项报告,占比增长至56%,集中反映沪市主板公司突出的社会贡献和社会价值。其中,上证50主板公司披露率100%、上证180主板公司披露率超九成,790家公司已连续3年以上披露ESG相关报告,超600家公司连续5年以上披露ESG相关报告,一批稳定披露可持续发展信息的公司群体正在形成。

  与此同时,ESG市场关注度不断提高,截至2023年底已累计发布ESG等可持续发展指数138条,其中股票指数104条,债券指数31条,多资产指数3条,86只基金产品跟踪,规模合计1050亿元。

  投资端建设展现全新风貌,上市公司积极开展提质增效重回报行动,以分红、回购、增持为先期举措,以优化经营管理、加强创新研发为长期遵循。

  2023年,沪市主板公司现金分红规模再创新高,共有1290家公司宣告分红方案,年度累计分红合计1.70万亿元,平均分红比例为40.22%,股息率达3.74%。其中,1028家公司连续三年实施分红,近1100家公司分红比例在30%以上,25家公司分红金额超百亿元,121家公司股息率超5%。

  近百家公司披露2023年中期分红方案,包括“五大行”在内的多家公司宣布将于2024年实施中期分红,一年多次分红风气渐浓。

  回购、增持热度不减,年内187家公司发布回购计划,累计完成回购金额200亿元;182家上市公司股东出手增持积极“护价”,同比增加53家,年内增持金额达202亿元。

  2023年以来,沪市主板大盘蓝筹公司估值显著改善,市场关注度、认可度持续提升。上证50、180、380三大指数成分股公司整体市盈率倍数较2023年初增加1.4,股价累计涨幅均值跑赢大盘4.6个百分点。市值千亿以上和500亿以上公司整体市盈率倍数较2023年初分别增加1.6和1.3,股价累计涨幅均值分别跑赢大盘21个百分点和18个百分点。央企整体市盈率倍数较2023年初增加2,2023年至今股价累计涨幅均值跑赢大盘约8个百分点。

  此外,增量资金借助ETF配置优质蓝筹股,成为一大特点。2023年沪市ETF净流入4301亿元,其中宽基ETF,包括上证50、沪深300ETF等净流入1815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科技创新型蓝筹公司体现出更高估值水平和流动性。沪市主板研发强度超5%、10%的公司平均市盈率分别为42.5倍、75.6倍,均高于市场平均水平,且较2023年初增长;沪市主板研发强度超5%、10%的公司平均市净率分别为2.4倍、2.94倍,均高于市场平均水平;流动性方面,年成交额分别为17.04万亿元、6.79万亿元,同比增加1.49万亿元、1.29万亿元,占比提升约5个百分点、3个百分点。

  与此同时,境外资本延续对境内市场高关注度。一方面,沪市主板价值投资潜力仍持续吸引海外资金流入,2023年至今沪市主板沪股通净买入额超600亿元。另一方面,海外投资者对中国的中长期发展前景较为认可,当前沪市主板以沪股通、QFII、RQFII为代表的外资持仓规模达1.59万亿元,912家公司获外资增持,高水平对外开放不断实现新突破。

  2023年,沪市主板持续巩固常态化退市机制,严格执行退市规则,坚持应退尽退,严厉打击违规规避退市或退市风险警示情形。2024年年初以来,沪市主板共8家公司锁定终止上市,其中3家公司触及交易类退市,1家公司涉及重大违法退市,4家公司年报披露后触及财务类退市情形。此外,21家公司年报披露后触及财务类退市指标,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

  新“国九条”颁布后,会计师事务所责任进一步压实,对于上市公司财务失真、内控失效等问题的发现能力有所增强。

  2023年年报中,41家公司财务报告被出具无法表示意见或保留意见,较上年增加12家;23家公司内部控制被出具否定或无法表示意见,较上年增加9家。其中,3家公司因财务报告被出具无法表示意见,在年报披露后锁定终止上市;12家公司因内控否定意见或被出具带持续经营能力存在重大不确定性强调事项段的审计意见而被实施其他风险警示。

  独立董事制度改革落地,缕清独董职责地位,强化履职保障,确保其在公司治理中发挥“参与决策、监督制衡、专业咨询”的作用。2023年年报中,沪市主板9家上市公司的15位独立董事在董事会投出弃权或反对票PG电子官方网站,对年报披露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提出异议,揭示公司风险,进一步推动公司治理体系完善。

  记者从上海证券交易所获悉,截至2024年4月30日,沪市主板全部公司完成2023年年度报告披露。